怎么选品比价
“怎么选品比价”这个问题,可以理解为在电商运营中,如何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、成本、利润、销量、评价等因素,来选择最有潜力的商品进行销售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“找便宜货”,而是基于数据和市场分析的综合决策过程。
以下是详细的选品比价方法和步骤:
一、 明确选品目标与维度
在开始比价之前,你需要先明确你的选品目标和关注的维度。这决定了你比价的方向。
核心目标:
高利润率: 确保商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覆盖成本、推广费用,并产生盈利。
低竞争度: 避开红海市场,选择蓝海或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商品。
高需求/潜力: 商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,或者处于上升趋势。
符合自身优势: 结合你已有的资源、供应链、运营能力等。
关键比价维度:
采购成本(成本价): 从供应商那里拿货的价格。这是最基础的成本。
市场零售价: 同类商品在不同电商平台(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等)的普遍售价。
平台费用: 销售平台收取的佣金、技术服务费、保证金等。
物流成本: 包装费、快递费、仓储费等。
推广成本: 广告投放(如直通车、钻展、千川)、活动报名费等。
商品销量与评价: 反映商品的受欢迎程度、用户满意度和潜在风险。
竞争对手数量与实力: 市场饱和度,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、销量、服务等。
商品质量与售后: 关系到退换货率、差评率和店铺口碑。
利润率: (销售价 - 各项成本)/ 销售价。
二、 比价的渠道与工具
批发采购平台:
1688.com (阿里巴巴): 国内最大的B端批发采购平台。是寻找一手货源、了解基础成本价、对比不同供应商价格和起批量最常用的地方。
其他行业垂直批发平台: 如服装、鞋包、家居等领域可能有一些专门的线上批发市场。
主要电商平台:
淘宝/天猫:
搜索功能: 直接搜索关键词,查看同款、相似款的价格、销量、评价。
生意参谋: (付费工具) 提供行业数据、竞品分析、搜索词分析、市场大盘等,是深度分析的重要工具。
评价分析: 重点看差评,了解商品潜在问题。
京东:
价格波动相对较大,适合观察。
京东的自营商品通常价格较高,但品质和售后有保障。
拼多多:
价格通常最低,可以作为参考,但要注意商品质量和供应商的可靠性。
可以分析其低价背后的原因(如质量、服务)。
抖音/快手电商:
通过直播、短视频带货,价格可能灵活多变,可以观察爆款商品的价格和转化。
其他新兴平台: 如小红书、唯品会等。
搜索引擎:
百度、搜狗等可以帮助你找到一些品牌官网、小众电商网站、或者与供应商直接联系的渠道。
搜索“商品名称 + 批发”、“商品名称 + 厂家直销”、“商品名称 + 价格”等。
比价工具/插件:
一些浏览器插件或独立App可以帮助你查看商品的历史价格、在不同平台的价格对比。
行业社群与展会:
加入电商卖家社群、微信群,与其他卖家交流选品经验和供应商信息。
参加行业展会,直接与供应商面对面沟通,了解一手价格和新品信息。
三、 选品比价的具体步骤与方法
初步筛选商品:
市场调研: 关注平台热搜榜、飙升榜、新品榜,或者根据你的兴趣、资源、行业趋势来确定初步的商品品类。
关键词分析: 利用生意参谋或其他关键词工具,分析目标品类的搜索量、竞争度、点击率等。
寻找货源与初步报价:
1688平台: 找到目标商品的供应商,查看起批量、价格、是否有现货、供应商的实力和评价。
联系供应商: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,可以直接联系1688上的供应商,询问是否有适合电商销售的商品,以及可以提供的最低价格(说明你的预估销量)。
分析市场零售价:
多平台对比: 在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平台搜索你的目标商品(或高度相似的商品),记录不同店铺的销售价格、销量、评价。
关注“同款”和“相似款”: 如果找不到完全的同款,就找材质、功能、外观相似的商品进行对比。
核算成本:
采购成本: 按照你的预估销量,从供应商那里拿到有竞争力的价格。
平台费用: 了解你要销售的平台佣金比例(如淘宝每笔订单的成交费、京东的扣点等)。
物流费用: 预估包装费、快递费(可以咨询快递公司或参考同类商品)。
推广费用: 根据你的运营计划,预估平均每单的推广成本(例如,直通车ROI反推)。
其他杂费: 如仓储费、图片拍摄费、人工费等。
计算预估利润率:
公式: 预估利润率 = (市场零售价 - (采购成本 + 平台费用 + 物流费用 + 推广费用)) / 市场零售价 * 100%
设置底线: 根据平台和你的经验,设定一个最低可接受的利润率(例如,淘宝C店可能需要15%-30%或更高)。
评估商品竞争力:
销量与评价:
销量: 高销量商品说明市场认可度高,但可能竞争激烈。低销量商品风险高,但可能存在蓝海机会。
评价: 重点关注差评,了解商品是否存在普遍的质量问题、描述不符、物流损坏等,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售后成本和店铺口碑。
竞争对手分析:
数量: 竞争对手多说明市场成熟,但可能价格透明,利润空间小。
实力: 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、销量、评价、营销策略、店铺等级等。思考你是否能做出差异化。
商品生命周期: 判断商品是处于上升期、成熟期还是衰退期。
差异化与价值判断:
质量差异: 是否能找到质量更好的货源?
设计/功能差异: 是否能找到有独特设计或新功能的产品?
品牌/包装差异: 是否可以自己设计包装,打造品牌感?
服务差异: 是否能提供更快的物流、更好的售后服务?
定位差异: 是否能将同一款商品定位给不同的细分人群?
四、 选品比价的注意事项
不要只看绝对价格: 价格低的商品不一定利润高,要结合成本和市场价综合判断。
警惕低价陷阱: 过低的采购价可能意味着质量差、供应商不稳定或存在其他隐性成本。
关注历史价格: 利用工具查看商品历史价格,避免被虚假促销误导。
持续跟踪: 市场价格和竞争情况会变化,选品比价是一个动态过程,需要定期复盘和调整。
样本量要足够: 不要只看一两个价格就下结论,要多方采集数据,形成统计学意义上的参考。
考虑推广难度: 有些商品价格看起来不错,但推广难度大,需要大量投入广告才能获得销量。
总结来说,选品比价是一个多维度、系统性的工作。它需要你结合数据工具、市场洞察、成本核算和风险评估,最终找到那些既能满足市场需求,又能为你带来合理利润的商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