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品比价怎么比
“选品比价怎么比”这个问题,是在“选品比价”这个大主题下,更聚焦于“如何进行具体的比价操作”这个环节。这涉及到具体的步骤、方法和需要关注的细节。
前面我们已经强调了比价的维度和渠道,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“怎么比”:
一、 明确比价对象:同款、相似款、竞品
在开始比价前,你需要确定你要比的是什么:
同款商品: 指的是完全一样的商品,可能来自同一工厂,只是店铺不同。这是最直接的比价对象。
相似款商品: 指的是功能、材质、外观高度相似,但可能品牌、细节、型号有差异的商品。这类比价需要更强的判断能力。
竞品(竞争对手): 指的是在同一个市场定位、面向同一类消费者的其他商品,即使不完全一样,但属于同一品类,是你的直接或间接竞争者。
二、 具体比价操作步骤
步骤一:定位商品与搜索源头(成本价)
1688平台是首选:
关键词精准搜索: 使用你选定的商品名称、型号、品牌、材质等关键词在1688上搜索。
图片搜索: 如果你有商品图片,可以直接使用1688的图片搜索功能,非常高效。
查看商家信息: 重点关注“诚信通”、“金品诚企”、“实力商家”等标识,查看商家的历史交易额、客户评价、发货速度、退换货率等。
关注起批量: 1688的价格通常与起批量挂钩。你需要了解最低起批量是多少,以及你预期的采购量能拿到什么价格。
直接沟通: 对于意向供应商,一定要联系客服,询问“一件代发”价格、混批价格、最终的拿货价(如果量大)。询问是否有质量检测报告、相关认证等。
多找几家比: 不要只看一家,至少对比3-5家供应商,了解价格区间和供应商的差异。
步骤二:分析市场零售价(各平台售价)
淘宝/天猫:
直接搜索: 在淘宝/天猫输入你的商品关键词。
筛选排序: 按“销量”排序,查看排在前面的同款或相似款价格。按“信用”排序,查看不同等级店铺的价格。
查看“宝贝详情”: 仔细看商品标题、主图、详情页描述,判断是否与你在1688上找到的商品一致。
观察“评价”: 特别是差评,看是否有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(如尺寸不符、材质差、做工粗糙等)。
参考“同款”: 如果有“同款比价”或“发现同款”等功能,利用起来。
京东:
搜索与筛选: 同样通过关键词搜索,关注价格、销量、品牌。
关注品牌自营: 京东自营价格通常较高,但作为市场标杆价格参考。
参考第三方店铺: 京东的第三方店铺价格可能更接近淘宝。
拼多多:
低价参考: 拼多多的价格是重要的参考,但要警惕低价背后的质量问题。
分析“拼团价”和“百亿补贴”: 这些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点,但要看其真实利润空间。
抖音/快手等内容电商:
观看直播/短视频: 找到相关商品,观察主播的报价,是否有限时优惠,以及商品在直播间卖出的价格。
关注商品链接: 查看直播间挂出的商品链接,其价格是多少。
步骤三:核算各项成本与利润
这是比价的核心环节,将前面收集到的信息量化。
设定一个基础销售价: 通常是基于你在淘宝/天猫等平台看到的,销量较好、评价也还可以的商品的平均价格,或者稍低一点,作为你的目标销售价。
成本倒推法:
公式: 采购成本 = (目标销售价 × (1 - 目标利润率) - 平台费用 - 物流费用 - 推广费用)
举例:
目标销售价:100元
目标利润率:25% (即 25元/单)
平台佣金:5% (即 5元/单)
物流费用:10元/单
推广费用:15元/单 (通过测款或经验估算)
那么,你的最高采购成本就应该是: 100 - (25 + 5 + 10 + 15) = 45元/单
正向计算法:
公式: 预估利润 = 市场零售价 - (采购成本 + 平台费用 + 物流费用 + 推广费用)
然后计算利润率: (预估利润 / 市场零售价) * 100%
优点: 更直观地看到每个环节的成本构成。
步骤四:对比分析与决策
价格对比: 将你在1688找到的供应商报价,与你计算出的“最高可接受采购成本”进行对比。
低于最高成本: 说明有利润空间,可以进一步考虑。
高于最高成本: 说明该商品在这个市场价下,利润空间不足,需要重新评估。
质量与评价对比:
供应商的样品质量如何?与市场上的同款相比,质量是更好、持平还是更差?
市场上的差评是否是普遍问题?如果供应商的商品也存在类似问题,那么即使价格低,也可能导致高退货率和差评。
竞争格局分析:
这个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有多激烈?销量高的店铺价格是多少?他们的优势是什么?
你是否能通过价格、质量、服务、营销等方式形成差异化优势?
供应商稳定性:
供应商的发货速度、售后服务、库存稳定性如何?长期合作的供应商,价格可能可以谈得更低。
综合评估:
不是只看价格最低: 价格最低的供应商,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。要综合考虑质量、信誉、服务、供货稳定性。
利润与风险平衡: 利润高的商品,往往风险也高(如竞争激烈、质量不稳定)。要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三、 比价时的几个“怎么比”的细节
“同款”的比法:
看主图和详情页: 仔细比对商品的主图、细节图、模特图,看是否有细微差别。
看产品参数: 材质、尺寸、颜色、功能、型号等。
看店铺评分和口碑: 即使是同款,不同店铺的评分和买家评价也会有差异。
“相似款”的比法:
功能对比: 核心功能是否一致?是否有增减?
材质对比: 材质是否是影响价格和质量的关键?
品牌定位: 品牌知名度、品牌溢价。
设计差异: 外观设计是否更具吸引力?
“比价”不是“砍价”: 比价是为了了解市场行情和成本底线,从而找到有潜力的商品。真正的“砍价”是在确定了商品和供应商后,通过量化采购、长期合作等方式进行的商务谈判。
要“量化”: 所有的比价最终都要转化为数据,如成本价、销售价、利润率、成本占比等。
简单来说,“选品比价怎么比”就是:
找到源头(1688等),拿到最低的采购成本;
研究市场(淘宝、京东等),了解普遍的销售价格和竞争情况;
细算账(成本核算),算出你的利润空间;
做判断(综合评估),选择那个性价比最高、风险可控的商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