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品怎么去比价
“选品怎么去比价”是一个涵盖了从商品采购到最终定价策略的系统性问题。比价的目的是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(即价格合理、质量优良),并为你的销售定价打下基础。
以下是从不同维度进行的选品比价方法:
一、 寻找货源时的比价(采购端)
这是最直接、最基础的比价环节,目标是获得最低的采购成本。
多渠道比价:
1688(阿里巴巴): 国内最大的B2B批发平台,是很多商家寻找工厂、批发商的主要渠道。
优势: 供应商众多,价格透明度高,可以找到源头厂家。
方法: 搜索关键词,比较同款商品不同供应商的价格、起批量、运费、付款条件、售后政策。
工厂直销: 如果有渠道,直接联系工厂拿货,通常价格最低。
优势: 价格低,可控性强。
方法: 参加行业展会,通过行业协会,或直接搜索当地的生产厂家。
当地批发市场: 比如服装批发城、小商品批发市场等。
优势: 可以直接看到实物,即时拿到货。
方法: 多走几家,了解行情,并进行议价。
品牌代理/分销: 如果你想做品牌商品,可以联系品牌方或其授权的总代理。
优势: 商品有品牌保障,质量相对稳定。
方法: 了解品牌的代理政策、起订量、价格体系。
海外代购/跨境电商平台: 对于进口商品。
优势: 可以获得国内没有的商品。
方法: 对比不同代购、不同跨境平台的价格,注意关税、运费和时效。
深入比价的技巧:
同款商品多方比较: 找到同一款产品,在不同供应商处询价。
注意“起批量”: 价格通常与采购数量挂钩,找到适合你初期采购量的价格。
询价要全面: 不仅问产品单价,还要问清楚:
运费: 不同地区、不同快递的费用。
税费: 是否含税,开票是否另加费用。
付款方式: 预付款、货到付款、账期等。
退换货政策: 质量问题、非质量问题的退换货条件和费用。
索要样品: 在批量采购前,务必花钱购买样品进行质量评估,这是避免后期大批量损失的关键。
议价: 如果采购量大或能承诺长期合作,可以尝试议价。
了解“市场价”: 询问供应商或在网上搜索,了解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大概零售价,以便判断采购价的合理性。
二、 评估商品价值时的比价(市场端)
在确定了潜在货源后,需要将其与市场上的同类商品进行比较,评估其市场竞争力和定价空间。
跨平台比价:
将你找到的潜在货源,在各大电商平台(淘宝、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、快手等)进行搜索。
对比价格: 看看同款商品在不同平台、不同店铺的售价。
关注“原价”和“活动价”: 了解商品的真实零售价波动范围。
观察销量和评价: 了解商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口碑。
目的:
判断你的采购价是否足够低: 能否在市场零售价中留有足够利润。
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价: 确定你的定价策略。
发现潜在的“价格洼地”: 找到在某个平台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平台的商品。
价值比价(不仅仅是价格):
品质比价: 同等价格下,谁的品质更好?同等品质下,谁的价格更低?
看材质、做工、性能、设计等。
品牌比价: 品牌商品的溢价能力。一个不知名品牌与知名品牌同款商品,价格可能相差很大,但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买单。
服务比价: 售后服务、退换货政策、配送速度等。
赠品/附加值比价: 是否包含有吸引力的赠品,或者提供额外的服务。
三、 制定销售价格时的比价(策略端)
基于采购成本和市场比价结果,来确定你的最终销售价格。
成本加成定价法:
公式: 销售价格 = 采购成本 + 运营成本 + 利润。
比价作用: 确保采购成本足够低,才能让最终售价具有竞争力。
竞争导向定价法:
对标竞争对手: 观察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,然后根据你的成本、品质、品牌定位来决定价格。
低于对手: 走低价路线,追求薄利多销。
等于对手: 强调品质、服务或赠品来吸引消费者。
高于对手: 必须有明显的品质、品牌、服务或差异化优势。
价值导向定价法:
基于消费者感知的价值: 如果你的商品有独特的创新点、高品质、或能够解决消费者痛点,可以设定一个与价值相符的价格,即使采购成本并不算最低。
利用促销活动进行价格“比”:
设置“原价”和“活动价”: 利用价格对比来制造促销效果。例如,“原价100元,限时拼购价69元”。
优惠券、满减: 通过叠加优惠券或满减活动,让用户感觉“捡到了便宜”。
捆绑销售: 将低利润商品与高利润商品捆绑销售,提高整体客单价和利润。
总结:
选品比价是一个多维度、多层次的过程:
在采购环节,比的是“绝对价格”,目标是获得最低的进货成本。
在市场评估环节,比的是“相对价格和价值”,目标是了解市场行情,确定商品的竞争力。
在定价策略环节,比的是“价格策略”,目标是制定出既有市场竞争力又能保证利润的销售价格。
你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比价方法,才能真正做到“选品比价”,找到既能赚钱又有市场竞争力的好商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