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品怎么比价格
“选品怎么比价格”是选品过程中最核心、最直接的操作环节。价格比的是商品在不同环节、不同渠道的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关系,最终目的是找到利润空间大、市场竞争力强的商品。
以下是如何进行选品价格比对的详细方法:
一、 明确价格比对的对象与目的
在进行价格比对前,你需要明确:
比对的是什么价格?
采购成本价: 从源头(如厂家、批发商、1688)拿货的价格。
市场零售价: 商品在电商平台(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等)的普遍售价。
竞争对手售价: 同款或相似款的竞争对手在卖的价格。
你的目标售价: 你希望卖出的价格。
比对的目的是什么?
评估利润空间: 确保能赚钱。
判断市场竞争力: 你的价格是否比对手有优势。
规避价格陷阱: 识别虚高售价或低价低质的商品。
找到定价依据: 确定合理的销售价格。
二、 选品价格比对的步骤与方法
步骤一:锁定商品,找到源头采购价
确定核心商品: 你已经通过市场调研、趋势分析等方式,初步确定了几个有潜力的商品品类或具体款式。
寻找源头渠道:
1688.com(阿里巴巴): 这是国内最大的批发平台,是寻找商品源头的首选。
关键词搜索: 使用商品名称、型号、材质、功能等关键词搜索。
图片搜索: 如果有商品图片,直接用图片搜索更高效。
关注供应商资质: 选择“诚信通”、“金品诚企”、“实力商家”,查看交易额、评价、开店时长等。
品牌工厂/原单: 如果是品牌商品,尝试联系品牌方、品牌授权的代理商或大型代工厂。
线下批发市场: 如义乌小商品城、广州站西等,适合实地考察和议价。
展会: 参加行业展会,直接与厂家对接。
获取最低采购价:
联系多家供应商: 不要只看一家,至少联系3-5家同款商品供应商,进行价格对比。
了解起批量: 1688的价格通常与起批量挂钩,了解最低起批量是多少,以及你预期的采购量能拿到什么价格。
询价(含运费): 直接与供应商客服沟通,询问“一件代发”的价格,或者你需要的起批量价格。务必问清楚是否含运费,以及具体的运费标准。
索要样品: 在最终确定前,务必购买样品进行质量评估。好的样品,才能支持你后续的市场销售。
议价: 如果你的采购量较大,或者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可以尝试议价。
步骤二:研究市场零售价与竞争对手价格
选择主要销售平台: 确定你打算主要在哪个或哪些平台销售(如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)。
进行全网搜索:
在目标平台搜索商品: 使用精准的商品名称、型号、关键词进行搜索。
利用搜索排序:
销量排序: 查看销量靠前的商品价格,这是市场接受度较高的价格区间。
价格排序(升序/降序): 快速了解价格范围,识别最低价和最高价。
综合排序: 了解平台认为综合表现最优的商品价格。
关注“同款比价”功能: 淘宝等平台会有“发现同款”、“同款比价”等功能,可以快速找到价格差异。
分析竞争对手:
锁定核心竞品: 找出销量高、评价好、与你的商品高度相似的竞争对手。
记录竞品售价: 详细记录他们的当前售价,以及是否有促销活动。
观察店铺等级/信誉: 皇冠店、金冠店的价格通常比普通C店高,但服务和信誉也可能更好。
分析差评: 重点关注竞品的差评,看是否存在普遍的质量问题,如果你的商品有相同问题,即使价格再低也可能亏损。
利用数据工具:
生意参谋(淘宝/天猫): 查看行业均价、商品价格区间、竞品分析。
京东商智、多多搜索等: 了解其他平台的市场价格和竞争情况。
第三方比价工具/插件: 快速查看商品在不同平台的历史价格和当前价格。
步骤三:核算成本与预估利润空间
这是将采购价和零售价联系起来的关键一步。
列出所有成本项:
采购成本: 从1688或其他渠道拿货的价格(以你预期的最小起批量计算)。
平台费用: 各大电商平台的佣金、年费、保证金等(按每单摊销)。
物流费用: 快递费、包装费。
推广营销费用: 直通车、钻展、抖音推广、内容营销等(这部分是变动最大的,初期可以保守预估,后期根据实际ROI调整)。
人工成本、仓储成本、损耗成本等。
计算“盈亏平衡点”:
公式: 盈亏平衡销售价 = 总成本(固定成本+可变成本) / 销量
更简单地说,盈亏平衡售价 = 单品总成本 (这里单品总成本包括了采购成本、摊销的平台费、物流费、以及你预估的推广费)。
计算“目标利润”和“目标利润率”:
目标利润: 你希望每单赚多少钱。
目标利润率: 你希望销售额的多少比例是利润(例如,20%、30%)。
推算“最高可接受采购成本”:
公式: 最高可接受采购成本 = 你的目标销售价 - (目标利润 + 平台费用 + 物流费用 + 预估推广费用 + 其他杂费)
这个公式非常重要,它告诉你,在你设定的目标销售价和利润要求下,你能承受的最高进货价是多少。
步骤四:对比分析与决策
将采购价与“最高可接受采购成本”对比:
采购价 < 最高可接受采购成本: 说明这个商品有利润空间,可以考虑。
采购价 > 最高可接受采购成本: 说明在这个市场价下,这个商品没有利润,或者利润太低,需要重新评估:
是否能找到更低的采购价?
是否能提高目标销售价? (需要考虑市场接受度)
是否能降低其他成本? (推广、物流等)
是否放弃这个商品?
将你的目标售价与市场零售价和竞品售价对比:
你的目标售价是否具有竞争力? 如果你的目标售价远高于市场平均价,你需要有非常强的理由(如品质、品牌、服务优势)。
价格策略: 你是选择比竞品低一点,还是持平,或者略高但有差异化?
综合评估(价格不是唯一):
质量: 价格低了,质量是否能保证?差评风险是否高?
市场需求: 这个价格区间的商品,市场需求是否旺盛?
竞争激烈程度: 价格战是否严重?
供应商稳定性: 价格再低,如果供应商经常缺货或质量不稳定,也是风险。
三、 选品价格比对的实用技巧
“多找几家”是原则: 无论是找源头供应商,还是研究市场价格,都要多看、多比。
“问清楚”是关键: 价格包含什么?运费如何计算?起批量是多少?付款方式?退换货政策?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最终成本。
“关注历史价格”: 很多平台会虚标价格,然后打折促销。利用历史价格查询工具,能看到真实的降价幅度。
“计算‘含税含运费’的成本”: 最终的成本核算一定要包含所有你能想到的费用。
“区分‘单品价格’和‘套餐/组合价格’”: 有些商品会以组合的形式销售,价格看起来很划算,但拆开算可能不是。
“关注‘客单价’”: 在生意参谋等工具中,可以了解一个品类的平均客单价,这有助于你判断目标销售价是否合理。
“价格战不是万能的”: 价格是重要的竞争因素,但不是唯一的。如果你的商品在质量、设计、品牌、服务上有优势,可以支撑更高的价格。
总结:
“选品怎么比价格”是一个从源头采购价到市场零售价,再到成本核算和利润预估的完整链条。核心在于:
找到最低的采购成本。
摸清市场普遍的销售价格。
精确核算所有环节的成本。
通过“最高可接受采购成本”和“目标销售价”的公式,来判断商品是否值得做。
最终在价格、质量、市场需求和竞争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