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音没产品怎么去选品类
在抖音上“没产品”但想开始做选品,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!这意味着你没有被任何现有产品或库存束缚,可以更客观、更全面地去分析和选择具有潜力的品类。以下是一些在没有具体产品时,如何系统地分析和选择品类的策略:
一、 从宏观趋势入手,寻找风口
关注抖音平台的热点与趋势:
抖音热搜榜/挑战赛: 经常关注抖音的热搜榜,看看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什么话题。这些话题往往能反映当下最热门的兴趣点和需求。
抖音官方发布的数据报告: 抖音(巨量引擎)会定期发布一些行业趋势、用户洞察、消费趋势报告。仔细阅读这些报告,能帮助你了解哪些品类在快速增长,哪些领域有新的爆发点。
抖音“创作者中心”/“商家中心”的数据: 即使你还没有商品,也可以尝试进入这些后台,查看平台推荐的“热门品类”、“潜力品类”等信息。
观察社会宏观趋势:
“Z世代”消费观: 年轻一代的消费偏好是什么?(如国潮、IP联名、宠物经济、健康生活、悦己消费、情绪价值等)
社会发展趋势: 科技进步带来了哪些新需求?(如智能家居、健康监测设备)老龄化社会带来了什么?(如适老化产品、健康保健品)环保主义兴起带来了什么?(如环保材料制品、可持续消费品)
生活方式变化: 远程办公、居家生活、健身热潮等带来了哪些相关品类的需求?
二、 从用户需求出发,挖掘潜在爆点
分析用户痛点(“痛点即需求”):
通用痛点: 梳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烦恼和不便,例如:
效率低下: 如何更快、更省力地完成某项任务?(如高效清洁工具、智能办公用品)
收纳困难: 如何让空间更整洁、物品更容易找到?(如各种收纳神器)
健康问题: 如何改善身体状况、提高生活质量?(如健康食品、运动健身器材、保健品)
外貌焦虑: 如何变美、变年轻?(如美妆护肤品、医美相关产品、塑形衣物)
情感需求: 如何获得陪伴、表达爱意、放松心情?(如宠物用品、礼品、治愈系产品)
目标用户痛点: 结合你初步设定的目标用户画像,思考他们特有的痛点是什么。例如,如果是针对宝妈,她们可能关注育儿的便利性、孩子的健康成长、母婴产品的安全性等。
挖掘用户“痒点”与“爽点”:
痒点(创造需求): 用户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,但一旦看到某个产品,就会觉得“我需要这个”。这通常是新奇特、高颜值、能带来新鲜体验的产品。
爽点(即时满足): 产品能带来即时的愉悦感、满足感或成就感。例如,一款好吃的零食、一个有趣的玩具、一个能快速提升幸福感的小物件。
三、 从内容角度反推,寻找易于“种草”的品类
可视化强、易于展示效果的品类:
美妆护肤: 妆效对比、肤质改善、产品质地展示。
服饰穿搭: 上身效果、搭配技巧、不同场合的穿着。
家居好物: 摆放效果、收纳展示、使用便捷性演示。
美食制作: 烹饪过程、成品诱人度、口味描述。
清洁用品: 去污前后对比,清洁效果立竿见影。
运动健身: 动作演示、身材变化、运动装备展示。
具有故事性、情感共鸣的品类:
宠物用品: 宠物的可爱瞬间、与主人的互动。
母婴用品: 育儿的温馨时刻、宝宝的成长记录。
文创产品/礼品: 设计理念、情感寄托、送礼场景。
健康保健品: 改善生活质量、提升幸福感的“故事”。
新奇特、能制造话题的品类:
黑科技产品: 具有创新功能,能引起用户惊叹。
创意小玩意: 独特的设计,能引发“哇”的感叹。
DIY/手工类: 体验过程的乐趣,成品带来的成就感。
四、 借助工具与数据进行初步筛选
抖音精选联盟/商品推广后台(即使没产品也可以看):
热销榜、飙升榜: 浏览这些榜单,看看哪些品类下的商品频繁出现。
类目排行榜: 深入查看各个一级、二级类目的排行情况。
搜索“热门商品”: 看看平台首页推荐的热门商品,虽然不直接展示排行,但能反映当前热度。
第三方数据平台(免费部分):
许多第三方平台提供免费的商品排行、品类分析功能。你可以通过它们查看不同品类的销售额、销量、转化率等数据。
搜索“抖音XX品类销量排行”等关键词,查找相关报告。
电商平台(淘宝、拼多多等)的“趋势”、“热销”榜单:
虽然是不同平台,但很多消费趋势是共通的。参考其他电商平台的爆款品类,也能给你启发。
五、 结合自身兴趣与资源(长期发展的基石)
你的兴趣是什么?
选择你真正感兴趣的品类,你才能持续地去学习、去了解、去创作内容。你的热情会感染用户。
如果你对某个品类一无所知,但又被其数据吸引,那么在内容创作和产品知识学习上会非常吃力。
你对哪个品类有初步的了解?
如果你曾经在某个行业工作过,或者有相关的知识储备,那么从这个领域入手会更容易。
你的潜在资源是什么?
你是否认识某些品类的厂家、批发商?是否有可以合作的供应链?(虽然你现在没产品,但有了品类方向后,可以开始寻找)
总结没有产品时的选品类流程:
开阔视野: 关注抖音平台和社会的宏观趋势。
挖掘需求: 从用户痛点、痒点、爽点入手,找到需求缺口。
内容导向: 考虑哪些品类容易通过短视频/直播产生爆款内容。
数据辅助: 利用平台和第三方工具进行数据验证和筛选。
匹配自身: 结合个人兴趣、知识和潜在资源。
初步聚焦: 筛选出2-3个最有潜力的品类,进行更深入的研究。
小范围验证(如果可能): 找一些平台上的爆款商品,分析其内容和用户反馈,进一步验证品类方向。
在没有产品时选品类,关键在于“开放性”和“系统性”。不要局限于眼前,要多看、多听、多想、多分析,用数据和用户需求来指引你的方向。等你确定了几个目标品类后,再去深入研究该品类下的具体产品和供应链。